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化学   1220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861篇
综合类   51篇
数学   208篇
物理学   9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几种高性能纤维束的冲击动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直拉式Hopkinson装置研究了碳纤维、无碱E玻璃纤维、Kevlar 4 9/96 4 /96 4c、Twaron2 0 0 0、DyneemaSk6 6等纤维的动态拉伸性能。与准静态加载条件下相比 ,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基本与应变速率无关(玻璃纤维除外 ) ,而纤维束的弹性模量和失效应变随应变率的升高而明显变大。从高分子物理以及两种无机纤维的内部微观结构特征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加载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物理阐释。讨论了实验数据的发散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准确了解二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推动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无基底压痕技术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二维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之一, 本文综述了二维材料压痕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无基底压痕技术是将二维材料转移到带有沟槽或柱形孔的基底上, 制备二维材料"梁"和"鼓"模型, 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其在压针作用下的载荷--位移关系, 最后通过基于连续介质薄膜导出的压痕响应分析模型拟合实验结果, 估算出二维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本征强度.由于二维材料的厚度远小于连续介质薄膜, 来自于压头以及基底孔侧壁的范德华力对二维材料的压痕响应具有显著影响, 造成二维材料与传统压痕分析模型中的基本假设不符, 导致不能准确预测二维材料的弹性模量; 另外, 由于传统压痕模型无法准确描述二维材料在大变形下的非线性行为, 以及由缺陷等引起的应力集中, 导致由压痕测试表征的二维材料(特别是多晶二维材料)本征强度具有较大的偏差. 因此, 一方面需要正确了解由压痕技术获得的二维材料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还需对目前的研究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3.
隋允康  邵建义 《计算力学学报》2002,19(2):159-165172
基于规划法研究了作动器各参数对自适应超静定桁架性能的影响。该规划法能够使结构工作状态更合理化。这一方法能够改善自适应结构的工作状态因而提高承载能力。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具有作动器的组合杆的有关参数诸如变形上限、刚度和承载力上限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作动器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对于调整作动器变形以控制结构强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该策略包括3部分:1.模拟和分析了“加载、调控、卸载”重复循环直至调控的完成;2.不同作动器按比例同时放大变形直到调控实现;3.多次加载、调控同一次加载、调控结构的等价性。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使结构工作状态合理化的调控过程是安全、可靠和灵活的。  相似文献   
104.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隧道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的设计与施工)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引发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上海地铁4号线外滩段的地质灾害)。因此安全、经济、合理地将冻结法用于上海软土地区隧道建设中已经成为上海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旁通道冻结法施工中遇到的第⑥层粉质粘土及第⑦层粉细砂为研究对象,针对设计冻结壁重要强度参数无侧限瞬时抗压强度,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两种土的冻结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同时研究了粉细砂的冻结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5.
变温下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九生  黄兴 《实验力学》2007,22(6):612-616
利用Zwick020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天然橡胶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单向拉伸的大变形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材料的破坏条件,由此分析了高温和低温的温度变化条件及加载速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天然橡胶材料在大变形条件下的温度和加载速率敏感特性。同时利用实验结果拟合出材料的应变能函数,并应用热超弹性模型对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吻合得较好,因为材料软化或硬化,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情况下二者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获得一种碳纤维二维正交平纹机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一维应变状态下的强度准则,在已完成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的基础上,拟合出了单轴压缩下三个主方向上的计及应变率的应力-应变关系式,进而得到初始屈服应力和压缩破坏强度与应变率相关性表达式。依据该表达式,得到了该复合材料在一维应变下考虑应变率效应的Tsai-Hill屈服强度和破坏强度准则方程。通过计算,考察了Tsai-Hill屈服强度和破坏强度准则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文中研究的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不但存在应变率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是各向异性的。  相似文献   
107.
混凝土材料动态性能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与唯象本构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宁建国  商霖  孙远翔 《力学进展》2006,36(3):389-405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工程材料, 其材料组份复杂、变化因素多, 因而力学 特性也复杂多变. 动\linebreak 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 还涉及了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 压力相关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 使得其本构理论的研究更加困难. 本文中, 回顾了 近20多年来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状况, 主要总结了 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特性研究中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 并在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一种高能材料动静态变温三轴压缩试验装置,在熔点以下温度,通过对国产单质炸药TNT在中等应变速率(2-4/s)及准静态(3×10-3/s)条件下三轴压缩力学性能的测试,得出TNT的杨氏模量E、泊松比ν和屈服极限Y,以及当加载速率和温度改变时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三轴应力状态下屈服极限的一种确定方法。该三轴压缩试验装置以及三轴压缩应力状态下力学参数的测试、分析、处理系统为研究高能材料力学性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9.
A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the elastoplastic stress-strain state of laminated shells of revolution under axisymmetric loading. The shells are made of isotropic and transversally isotropic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duli.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Kirchhoff-Love hypotheses for the whole laminate, the theory of deformation along paths of small curvature (for isotropic materials), and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with different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moduli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s).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method of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1, No. 8, pp. 88–96, 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10.
Rebounding of a shaped-charge j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henomenon of rebounding of a shaped-charge jet from the armour surface with small angles between the jet axis and the target surface is considered. Rebounding angles as a function of jet velocity are obtained in experiments for a copper shaped-charge jet. An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technique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with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i Tekhnicheskaya Fizika, Vol. 48, No. 5, pp. 17–20, September–October,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